发布时间::2016-08-29 10:19 来源:未知 作者:睢县国土局 阅读次数: 【 关闭窗口 】
睢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10—2020年)
睢县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七月
目 录
前 言
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对接、规划数据库建设工作,睢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睢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2009年为基期年, 2020年为目标年,规划范围为睢县行政辖区的所有土地。
《规划》全面分析了睢县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阐明了土地利用战略意图、总体目标及完成总体目标需着力开展的各项工作,制订了各业用地结构与优化布局调整方案,明确了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及其管制规则,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以引导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
《规划》是睢县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手段。
睢县位于河南省东部,隶属于商丘市。北邻民权县,南接太康县,西至杞县,东到宁陵县,东南一角与柘城县毗连。南北长40.80公里,东西宽32.90公里,土地总面积920.30平方公里。辖8个建制镇12乡(2006年初,城隍乡、阮楼乡合为城郊乡;范洼乡合到匡城乡,榆厢乡和西陵镇合为西陵寺镇,帝丘乡合到董店乡),545个行政村。2009年总人口为 87.7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 60.12万人,城镇人口27.65万人,城镇化率31.5%,人口密度为953人/平方公里,远高于全省585人/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
睢县属豫东平原黄泛区冲积扇的一部分,地势西北略高,东南稍低,地面坡降约1/5000,平均海拔55米,相对高差9米,地形开阔平坦。土壤肥沃,土壤类型为潮土。气候类型属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季风恒定。睢县全境属涡惠河水系,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位3-5米;平均降雨量为680毫米,地表有惠济河、通惠渠等10多条河流,依地势自西北流向东南,最终注入淮河。
睢县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西距省会郑州市145公里,东距京九、陇海两大铁路交汇处商丘市60公里,北靠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陇海铁路和310国道,距高速公路入口仅10公里,民(权)-太(康) 、民(权)-柘(城)、马(安山)开(封)、郑(州)- 永(城)四条省道在县城交叉并横贯全境,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4.0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5896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28288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6389万元。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7.6%、39%和2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5亿元。实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1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83元。
睢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2200多年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近几年来,睢县人民以争创“优秀旅游城市、优秀园林城市”为动力,不断开发潜在的旅游资源,现已形成精品旅游线路。北线有中原四大名寺之一的白云寺、王伯党墓、睢杞战役烈士陵园、神秘秀丽的北湖;东线有古色古香的明清一条街,“睢州八景”中的吕祖庙、宝墨亭;南线有唐宋时期的无忧寺塔、圣寿寺塔;西线有汤文正公祠、睢杞战役战场遗址、周龙岗文化遗址。
一、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2009年睢县土地总面积为92030.73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71056.89公顷,建设用地面积18214.89 公顷,其他土地面积2758.95公顷。
1. 农用地
2009年农用地面积71056.89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77.21%。
耕地:面积65407.66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1.07% 。其中水浇地面积65366.0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1.02%;旱地面积41.62公顷,占0.05%。
园地:面积89.97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10%。
林地:面积2944.9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20%。
其他农用地:面积2614.3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84%。其中设施农用地面积62.2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07%;农村道路面积1408.02公顷,占1.53%;坑塘水面面积488.94公顷,占0.53%;农田水利用地面积655.16公顷,占0.71%。
2. 建设用地
2009年睢县建设用地面积18214.89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9.79%。
城乡建设用地:面积17235.6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8.73%。其中城镇用地面积1814.76公顷,占1.97%;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15174.09公顷,占16.49%;采矿用地面积246.77公顷,占0.27%。
交通水利用地:面积942.5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02%。其中公路用地面积568.07公顷,占0.62%;水工建筑面积374.46公顷,占0.41%。
其他建设用地:面积36.7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04%。均为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3. 其他土地
2009年睢县其他土地面积2758.9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00%。
水域:面积2750.8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99%。其中河流水面面积1249.39公顷,占1.36%;湖泊水面面积276.04公顷,占0.30%;滩涂面积1225.40公顷,占1.33%。
自然保留地:面积8.12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01%。
2009年全县土地利用现状情况见表1。
表1 睢县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公顷、%
地类 |
面积 |
比重 |
||
农用地 |
耕地 |
水浇地 |
65366.04 |
71.03% |
旱地 |
41.62 |
0.05% |
||
小计 |
65407.66 |
71.07% |
||
园地 |
89.97 |
0.10% |
||
林地 |
2944.91 |
3.20% |
||
其他农用地 |
设施农用地 |
62.23 |
0.07% |
|
农村道路 |
1408.02 |
1.53% |
||
坑塘水面 |
488.94 |
0.53% |
||
农田水利用地 |
655.16 |
0.71% |
||
田坎 |
|
0.00% |
||
小计 |
2614.35 |
2.84% |
||
合计 |
71056.89 |
77.21% |
||
建设用地 |
城乡建设用地 |
城镇用地 |
1814.76 |
1.97% |
农村居民点用地 |
15174.09 |
16.49% |
||
采矿用地 |
246.77 |
0.27% |
||
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
|
0.00% |
||
小计 |
17235.62 |
18.73% |
||
交通水利用地 |
公路用地 |
568.07 |
0.62% |
|
水工建筑用地 |
374.46 |
0.41% |
||
小计 |
942.53 |
1.02% |
||
其他建设用地 |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
36.74 |
0.04% |
|
特殊用地 |
|
0.00% |
||
小计 |
36.74 |
0.04% |
||
合计 |
18214.89 |
19.79% |
||
其他用地 |
水域 |
河流水面 |
1249.39 |
1.36% |
湖泊水面 |
276.04 |
0.30% |
||
滩涂 |
1225.40 |
1.33% |
||
小计 |
2750.83 |
2.99% |
||
自然保留地 |
8.12 |
0.01% |
||
合计 |
2758.95 |
3.00% |
||
土地总面积 |
92030.73 |
100.00% |
说明:(1)表中为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2009年底上报数据;
(2)本数据已按本轮规划要求经过规划基数转换。
二、土地资源利用特点
1.农用地结构相对单一,耕地比重大
在睢县农业生产中,种植业一直是主导产业,反映在农用地结构上,呈现相对单一的特征,耕地比重大。2009年耕地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1.07% ,占农用地面积的92.05%。
2.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大,有较大整治潜力
睢县2009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15174.09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6.49%,人均用地252.40平方米,高于国家规定的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标准150平方米的控制上线,有较大整治潜力。
3.土地利用率和垦殖率较高
2009年睢县土地利用率为97.00%,垦殖率为71.07%,远高于全省86.48%和47.88%的平均水平。耕地资源占有一定的优势,且耕地集中连片,有利于专业化种植和集约化经营。
1.以耕地为主的农业用地,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低,经济效益较差。
根据睢县现状调查情况,现有耕地由于经营粗放和林牧渔业用地利用不充分,以及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业结构不尽合理等,导致以耕地为主的农业用地产出率较低,经济效益较差。
2.城乡建设用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现象
2009年睢县城乡建设用地面积17235.6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8.73%。人均农村居民点和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252.40平方米和 196.37平方米。城乡建设用地在一定程度上仍沿袭以往的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仍存在乱占滥用浪费土地等现象。主要表现在:城镇内部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工业用地比重较大,居住和生态用地比重较小,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较低,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大且布局分散,村庄内居住混乱,缺乏长远和整体规划,遍地开花,容积率较低,土地产出效益较差。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村庄用地不减反增。
3.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和利用,导致局部地区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耕地用养失调,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化肥农药使用方法落后,利用率低,部分农化物质残留在大气、水体、土壤和农作物中,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近几年睢县工业发展迅速,工业“三废”排放明显增多,导致境内大气、水质和土壤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4.扩大增量与盘活存量统筹不够
由于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投资收益机制尚未理顺,且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投资较大、效益较低,致使存量用地盘活较少,新增建设用地偏大,建设用地总量增长过快,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
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是睢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睢县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这些目标的实施既给睢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
1.随着城乡统筹战略的实施,使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成为可能,这将使全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更为合理,土地利用更加高效。
2.随着国家实施的中部崛起战略和支持三农,河南省委、人民政府加快黄淮四市发展优惠政策的实施,为睢县加快发展提供了条件。
3.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逐步得到贯彻。睢县人口多、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面对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既要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又要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土地利用矛盾极为突出,而解决土地这一资源瓶颈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改革政绩考核办法,这有利于在全市上下形成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的社会氛围。
4.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民主法制的不断发展,市场配置土地资源作用的进一步增强,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
1.规划期内,随着全县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建设用地需求旺盛,而适宜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整理复垦补充耕地的难度日益加大
2.补充耕地难度加大,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
预计到2020年,睢县人口总规模将达到92.6万。随着人口总量的增加和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保障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进一步加大。随着未来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各项建设不可避免地还将占用大量耕地,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生态文明等也需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由于睢县适宜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潜力有限,整理复垦补充耕地的难度越来越大,耕地保护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3.行业和区域间用地矛盾加剧,统筹各业和协调城乡区域土地利用的任务相当艰巨
在用地需求全面持续增长和土地资源约束双重压力下,全县行业间、城乡间和区域间土地利用矛盾将日益突出。相关发展规划,特别是城市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等规划用地需求总量已经大大超出全县土地资源总体保障能力,未来协调土地利用矛盾和各方面利益的难度更大。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严格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按照“两保一高”(即严格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科学发展用地、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的要求,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统筹安排各类各业用地,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规划控制与市场调节、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大、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全面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努力实现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对睢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本规划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严格保护耕地与基本农田
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的稳定与质量的逐步提高,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非农建设优先安排非耕地,布局上避让优质耕地。
二、保障科学发展用地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安排非农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用地,重点保障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兼顾中心城镇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发展用地,保障公共设施、生态建设等民生用地,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定额标准,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奖惩机制,走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道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引导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四、统筹各类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从实现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要求出发,优化城乡、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达到土地配置与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效果,促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着力推进城乡建设。
五、大力保护生态环境
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切实加强对河流、排涝河道、贾鲁河滩区等生态功能区用地的保护,积极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加大对水土流失、土地污染的防治力度,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一、战略定位
睢县处在河南省“三点一线”之东部延长线上,是淮海经济区中商丘经济分区西部的重要城镇。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水上体育运动训练基地,相继成功举办了全国青年皮划艇锦标赛、全国皮划艇锦标赛、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综合实力在全市各县中比较靠前。
睢县县城是商丘市次中心城市,商丘西部经济区重要的战略支点,是睢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以农副产品深加工、纸制品加工、酿酒、服装加工、特钢制造等工业为主,具有旅游职能的现代化小城市。
发展方向:近期立足于现有老城区改造,结合北湖及其卫星湖的保护开发,以北湖3A旅游景区为依托,全力打造“中原水城”,发展水上运动、水上训练和比赛,远期主要向北发展。
二、总体战略
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大力实施科教兴睢、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力推进“三个集中”、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社会和谐,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睢县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生态良好、文明和谐、人民富裕、区域影响力较强的现代化城市。
1.宏观经济目标
“十二五”期间,睢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左右,至2020年,睢县生产总值达到333亿元人民币左右,人均生产总值接近3.78万元。
2.经济结构调整目标
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20:40:40,城镇化率达到46%。
3.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县城区基本建好完善的“五纵七横”城区骨干路网工程和“东西南北”四大出口畅通工程的基础上,基本实现集中供热、供气,日供水能力提高到5万吨。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大乡村道路、水利、生态、电网、学校、医疗、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
4.可持续发展目标
规划期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到2020年,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总人口控制在92.6万以内;城市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由现在达到70%以上。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实施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战略,保持全县耕地数量的稳定;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按照“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 的基本思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用地;制定、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各项政策,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的关系,以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为主线,统筹城乡和各部门土地利用,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根据《商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10-2020年)》下达给睢县的各项规划指标,结合睢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主要目标,确定睢县规划期内要努力实现的土地利用目标主要有:
1.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上级规划下达指标。全县耕地保有量保持在66865.67 公顷以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57312.11公顷以上,确保其数量不减、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
2.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节约集约用地,确保各项建设用地规模不突破上级下达指标。规划期内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定额标准,完善节约集约用地奖惩机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土地利用方式向集约高效转变,在保障全县必要用地的同时,确保各项建设用地规模不突破上级规划下达指标。
规划期内,全县城镇工矿用地增加量不突破上级下达的1266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规模不低于上级下达的1074公顷。
4.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格局基本形成。按照《睢县城市总体规划》、《睢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确定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和产业空间分布体系,不断优化城乡用地空间布局,规划期内努力实现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5. 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划期通过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2154.31公顷,确保耕地“占一补一”的前提下,耕地保有量保持在66865.67公顷以上。
通过以上各项土地利用目标的实现,使商丘市下达给睢县的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得到全面落实(见表2)。
表2 睢县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指标名称 |
规划基期年 |
规划目标年 |
指标属性 |
总量指标 |
|
|
|
耕地保有量 |
65407.81 |
66865.67 |
约束性 |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
57172.88 |
57312.11 |
约束性 |
建设用地总规模 |
18215.01 |
18537.01 |
预期性 |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
17235.69 |
17427.69 |
约束性 |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
2061.51 |
3327.51 |
预期性 |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 |
15174.18 |
14100.18 |
预期性 |
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 |
979.32 |
1109.32 |
预期性 |
增量指标 |
|
|
|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
|
1391.01 |
预期性 |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
|
1169.95 |
约束性 |
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规模 |
|
2154.31 |
约束性 |
效率指标 |
|
|
|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平方米) |
|
112 |
约束性 |
以落实《商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下达睢县的主要指标为目标,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指导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
2009年全县农用地面积71056.8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7.21%;规划至2020年增加到71950.5公顷,占78.18%;与2009年相比, 2020年农用地比重提高0.97%,面积增加893.61公顷。睢县2010—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情况见表3。
1.优先确保耕地达到保有量、做到耕地占补平衡
2009年全县耕地面积65407.6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1.07%。通过对农村居民点及未利用地的开发整理复垦,规划至2020年耕地面积增加到66925.08公顷。超过上级下达的耕地保有量指标66865.67公顷。
2.适当增加园地面积
2009年全县园地面积89.9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0%;规划至2020年增加到94.77公顷,占0.10%;与2009年相比,2020年园面积增加4.8公顷。
3.合理利用林地
2009年全县林地面积2944.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0%;规划2020年为2672.7公顷,占2.90%;与2009年相比,2020年林地比重降低0.30%,面积减少272.21公顷。
4.合理安排其他农用地面积,提高其他农用地利用效率
2009年其他农用地面积2614.3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84%;规划至2020年减少到2257.95公顷,占2.45%;与2009年相比, 2020年其他农用地比重下降0.39%,面积减少356.40公顷,减少的其他农用地面积一部分被用于耕地整理,一部分被建设占用。
2009年全县建设用地面积18214.8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79%;规划至2020年增加到18525.7公顷,占20.13%;与2009年相比,2020年建设用地比重提高0.34%,面积增加310.81公顷。睢县2010~2020年土地利用调整情况见表3。
一、有序增加城镇工矿用地面积
2009年全县城镇工矿用地面积2061.5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4%;规划至2020年增加到3318.18公顷,占3.61%;与2009年相比,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比重提高1.37%;面积增加1256.65公顷。
二、逐步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规划期内,上级下达农村居民点减少指标1074公顷。2009年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15174.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49%;规划2020年,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14098.86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5.32%;与2009年相比, 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降低1.17%;面积减少1075.23公顷。减少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被整理为耕地、林地等。
三、增加交通水利设施用地面积
2009年,全县交通水利用地面积942.5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02%; 规划至2020年增加到1067.92公顷,占1.16%;与2009年相比, 2020年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比重提高0.14%,面积增加125.39公顷。
四、合理安排其他建设用地面积
2009年,全县其他建设用地面积36.7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4%; 规划至2020年增加到40.74公顷,占0.04%;与2009年相比, 2020年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增加4公顷。增加的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主要为风景旅游用地。
2009年全县其他土地面积2758.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0% ;规划至2020年减少到1554.53公顷,占1.69%;与2009年相比,2020年其他土地比重降低1.31%,面积减少1204.42公顷。主要是因为滩涂用地被开发成耕地和园地。
睢县2010—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情况见表3。
表3 睢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地 类 |
基期年 |
规划目标年 |
规划期间面积增减/hm2 |
||||
面积/hm2 |
比例/% |
面积/hm2 |
比例/% |
||||
土地总面积 |
92030.73 |
100.00% |
92030.73 |
100.00% |
0.00 |
||
农用地 |
耕地 |
65407.66 |
71.07% |
66925.08 |
72.72% |
1517.42 |
|
园地 |
89.97 |
0.10% |
94.77 |
0.10% |
4.80 |
||
林地 |
2944.91 |
3.20% |
2672.7 |
2.90% |
-272.21 |
||
牧草地 |
|
|
|
|
|
||
其他农用地 |
2614.35 |
2.84% |
2257.95 |
2.45% |
-356.40 |
||
农用地合计 |
71056.89 |
77.21% |
71950.5 |
78.18% |
893.61 |
||
建设用地 |
城乡建设用地 |
城镇用地 |
1814.76 |
1.97% |
2474.33 |
2.69% |
659.57 |
农村居民点 |
15174.09 |
16.49% |
14098.86 |
15.32% |
-1075.23 |
||
采矿用地 |
246.77 |
0.27% |
237.68 |
0.26% |
-9.09 |
||
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
|
|
606.17 |
0.66% |
606.17 |
||
小计 |
17235.62 |
18.73% |
17417.04 |
18.93% |
181.42 |
||
交通水利用地 |
铁路用地 |
|
|
12.77 |
0.01% |
12.77 |
|
公路用地 |
568.07 |
0.62% |
680.95 |
0.74% |
112.88 |
||
水工建筑物用地 |
374.46 |
0.41% |
374.2 |
0.41% |
-0.26 |
||
小计 |
942.53 |
1.02% |
1067.92 |
1.16% |
125.39 |
||
其他建设用地 |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
36.74 |
0.04% |
40.74 |
0.04% |
4.00 |
|
小计 |
36.74 |
0.04% |
40.74 |
0.04% |
4.00 |
||
建设用地合计 |
18214.89 |
19.79% |
18525.7 |
20.13% |
310.81 |
||
其他土地 |
水域 |
2750.83 |
2.99% |
1548.14 |
1.68% |
-1202.69 |
|
自然保留地 |
8.12 |
0.01% |
6.39 |
0.01% |
-1.73 |
||
其他土地合计 |
2758.95 |
3.00% |
1554.53 |
1.69% |
-1204.42 |
严格落实《商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有关睢县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重点工程用地为目标,针对睢县目前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充分考虑睢县空间发展战略,并结合《睢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一2020年)》、产业集聚区规划和相关部门规划,优化睢县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
睢县优化生态屏障用地以设定生态网络体系,维护和改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形成基本的国土生态屏障为目标。维护自然地貌的连续性,顺应自然地形地貌的形态,按最大适宜度安排各类生态用地。睢县生态用地布局重点区域:
1、以惠济河、通惠渠等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在河流水域周围采用人工造林方式营造乔灌结合的水源涵养林,提高森林的涵养水源和调节地表径流的生态防护效能;
2、以加快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环城防护林工程为重点,在境内的省道和主要交通要道两侧加强生态绿化建设;
3、加强中心城区绿化,在原有绿化的基础上,以现存护城堤、护城河、城湖及各卫星湖周边生态绿地建设为重点,加快中心城区、居住小区、广场、街心花园等公共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建设,营造绿色环境。
按照上级规划的布局要求,充分考虑睢县县域内自然和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在有效保护现有耕地、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降低和生态条件逐步改善的前提下稳步进行。
1.优化耕地布局
保持全县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按照这一目标,规划期内重点保护好现有的优质耕地,利用科技和生物技术,全面提高耕地质量。
规划期间,睢县中心城区(含产业集聚区)建设主要涉及城关镇、城郊乡、董店乡等3个乡镇,由于建设占用耕地量较大,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以在本区域达到占补平衡,上述3个乡镇耕地面积净减少492.56公顷。
耕地减少情况:城关镇96.62公顷、城郊乡197.20公顷、董店乡198.74公顷,共计减少492.56公顷。
为实现上级下达给睢县的耕地保有量指标目标,需在睢县范围内通过区域统筹的方式进行耕地补充。
根据睢县土地资源现状以及耕地后备资源分布情况,补充耕地主要依靠二种方式,一是结合新型社区建设,对现有农村居民点进行拆旧复垦,二是对自然保留地进行有序开发利用。
耕地增加情况:长岗镇119.25公顷,平岗镇77.81公顷、周堂镇28.03公顷,蓼堤镇231.78公顷、西陵寺镇201.80公顷、潮庄镇47.24公顷、尚屯镇154.15公顷、后台乡78.99公顷、河集乡203.77公顷、孙聚寨乡98.51公顷、白楼乡131.45公顷、河堤乡161.17公顷、白庙乡155.43公顷、胡堂乡105.48公顷、尤吉屯乡67.17公顷、涧岗乡128.38公顷,匡城乡19.65公顷,共计增加2009.99公顷。
规划期间全县耕地布局调整情况见表4。
表4 睢县各乡(镇)规划期内耕地布局调整情况表
单位:公顷
序号 |
名称 |
上级下达指标分解表 |
2009年耕地面积 |
2020年耕地面积 |
规划期内增减量 |
1 |
长岗镇 |
3098.94 |
2979.69 |
3098.94 |
119.25 |
2 |
平岗镇 |
3047.92 |
2970.09 |
3047.90 |
77.81 |
3 |
周堂镇 |
3033.16 |
3005.13 |
3033.16 |
28.03 |
4 |
蓼堤镇 |
4727.14 |
4495.43 |
4727.14 |
231.71 |
5 |
西陵寺镇 |
5484.68 |
5282.88 |
5484.68 |
201.80 |
6 |
城关镇 |
190.2 |
297.82 |
201.2 |
-96.62 |
7 |
潮庄镇 |
2874.2 |
2826.96 |
2874.2 |
47.24 |
8 |
尚屯镇 |
3984.1 |
3829.96 |
3984.11 |
154.15 |
9 |
后台乡 |
2330.21 |
2251.22 |
2330.21 |
78.99 |
10 |
河集乡 |
3784.78 |
3581.01 |
3784.78 |
203.77 |
11 |
孙聚寨乡 |
3849.7 |
3751.19 |
3849.7 |
98.51 |
12 |
白楼乡 |
2476.6 |
2345.15 |
2476.6 |
131.45 |
13 |
河堤乡 |
2994.26 |
2833.09 |
2994.26 |
161.17 |
14 |
白庙乡 |
2683.85 |
2528.42 |
2683.85 |
155.43 |
15 |
胡堂乡 |
2183.41 |
2077.93 |
2183.41 |
105.48 |
16 |
尤吉屯乡 |
3412.84 |
3345.67 |
3412.84 |
67.17 |
17 |
董店乡 |
5399.53 |
5598.27 |
5399.53 |
-198.74 |
18 |
涧岗乡 |
3982.81 |
3854.43 |
3982.81 |
128.38 |
19 |
匡城乡 |
4598.43 |
4578.78 |
4598.43 |
19.65 |
20 |
城郊乡 |
2728.91 |
2974.54 |
2777.34 |
-197.20 |
合计 |
66865.67 |
65407.66 |
66925.08 |
1517.42 |
2.优化基本农田布局
根据商丘市下达睢县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规划期内基本农田面积保证在57312.11公顷以上。另外睢县为郑州航空港代保的基本农田面积193.33公顷,睢县规划期内实际要达到的基本农田保护数为57505.44公顷。
《规划》首先将中心城区、建制镇镇区、产业集聚区的允许建设区(即规模边界内)和有条件建设区(及扩展边界内)内的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田,为经济社会发展留出必要的、合理的用地空间;其次,将部分新型社区拟用地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田,为新农村建设留出合理的用地空间。在此同时把禁止建设区内质量较好的一般农田优先补划为基本农田。
规划期间,睢县从原基本农田保护区中共调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954.89公顷,调出比例为5.17%,其中:
——中心城区及产业集聚区调出基本农田524.18公顷;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出基本农田2207.07公顷;
——高速公路调出基本农田174.80公顷;
——其它调出基本农田48.84公顷。
本规划共调入基本农田面积2954.89公顷,占2009年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5.17%。为郑州航空港异地代报基本农田193.33公顷,分布在平岗镇、河集乡、尤吉屯乡、匡城乡、城郊乡五个乡镇。为商丘技术产业集聚区代报基本农田145.11公顷,分布在尚屯镇、孙聚寨乡、河堤乡三个乡镇。另外在董店乡还预留2.81公顷的基本农田。
调整后,睢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7514.11公顷,超过上级下达的57312.11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并已将193.33公顷为郑州航空港异地代保的基本农田落实到位,完成了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通过基本农田布局优化调整后,连片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根据睢县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图与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图叠加分析,调整后七等耕地比重有所降低,八等、九等耕地比重有所提高,确保调整后的基本农田质量水平高于调整前的平均水平。
睢县各乡镇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见表5。
(责任编辑:睢县国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