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做国王时,以节俭、朴索闻名天下,是一个非常体恤民情的国君。传说他住的房屋是用参差不齐的茅草盖成的,屋里的柱子和横梁都是拿山下粗糙的木头随便架起来的,连刨都没有刨过。他吃的是糙米饭,喝的是野菜汤,穿的是用一种叫作“葛”的植物织成的麻布,天冷了就披上一件破旧的鹿皮衣抵御风寒。平时,他使用的器皿都是自己亲手做的土钵陶器,从不伸手向百姓要一针一线。不仅尧本人品德高尚,他身边的大臣也都以贤德著称,例如司徒舜,司马契,农师后稷等。所以尧在位的时候,虽然又闹旱灾,又发洪水,但是老百姓都没有埋怨,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
尧的贤德,连天帝都深受感动,于是在他所住的茅屋,降下了十种吉祥的征兆,以表示上天对他的嘉奖。比如说,尧的庭前长有一种名叫奠荚的草,它长在台阶的缝隙里。这种草从每月初一起,一天长一荚十五长十五个荚子,从十六起,又每日落一枷,至三十日全部落完。如逢小月没有三十,就剩一荚挂在茎上,干枯不落。尧把它当日历使用,叫它“历草”
还有一种叫屈佚草,也生长在庭前的阶台上。如果有巧言献媚的人走到它跟前,它就会把腰弯下来,直直地指向来人。因此,人们又把它叫作“指佞草”。
尧在位第三十年,海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漂浮的“槎”,这个浮槎有时大有时小,常常围绕着四海漂浮,绕完四海刚好是十二年,如此周而复始,人们称为“贯月槎”,通过这些神奇的迹象,尧的声名远扬,成为人们心中的圣贤。
尧一心操劳国事,从来都顾不上保养身体,当时槐山有个叫偓佺的采哲老汉,因为遍尝仙药,身上长满了白毛,眼眶也变成了方形,能够看见很远很细小的东西。他年纪虽老,但身轻体健,疾步如飞。偓佺听说尧日夜为百姓操劳,经常连饭也顾不上吃,身体十分瘦弱,就带了好些松子和仙花异草,不远千里前来,劝导尧服食仙药,益寿延年,尧谢领了采药老人的心意,不过他实在太忙了,一直没有留心服食。结果,宫里吃了这些仙药的人都活到了二三百岁,而尧只活到一百出头就去世了。
史载尧之功臣九人,或说十一人,可谓人才济济,但他唯恐埋没人才,野有遗贤,所以他还常常深入穷乡僻壤,到山野之间去寻查细访,求贤问道,查防政治得失,选用贤才。帝尧访贤,最著名的还要首推“许由洗耳”的故事。
据说河南阳城有个人名叫许由,品德高尚,很有才学。尧知道后,就想把帝位禅给他,于是亲自登门拜访。那许由闻讯后,急忙跳墙逃跑,隐姓埋名,到颖水北岸的萁山下耕旧种地大了。一晃好多年过去,尧又派人来规劝他,想请他出山当九州长。许由听了那些话,觉得弄脏了自己的耳朵,因此等规劝他的人走后,就急急忙忙地跑到颍水边,用清水来洗耳朵。这时,巢父正好牵着一头小牛到这里饮水,他看到许由正在洗耳朵,就问他怎么回事。巢父也是一个著名的隐士,他不慕名利,逍遥自得,在树上筑巢而居,所以人称“巢父”。
许由见问,就说:“尧帝又派人请我出山,那些世俗的话玷污了我的耳朵,我要好好洗一洗。”巢父听了许由的话,“哼”了一声,嘲讽道:“你既然如此不屑于听世俗的话,为什么不躲到杳无人烟的地方去?这样谁也不知道你,谁也不议论你,更没人用世俗的话来玷污你的耳朵。你四处隐居,不就是为了博取一个好名声吗?你嫌俗人的话弄脏了你的耳朵,我还嫌你的耳朵弄脏了河水呢。”说完,巢父就气呼呼地牵着牛到上游去了。许由听了巢父这番话,心里十分惭愧,真的退隐到荒无人迹的地方,夏天住在树上,冬天就搬到山洞里,饿了吃山上的野果子,渴了喝河里的水。他死了以后,被埋葬在箕山之顶。由此,箕山又得了一个名字叫许由山。
尧一位流芳千古的贤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