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亲自率军出征,然而在与瓦剌的交战中,不幸被俘。尽管一年后瓦剌释放了他,但不久之后,他就被自己的弟弟、时任皇帝的朱祁钰囚禁于南宫。朱祁镇在南宫度过了七年,他一度以为这一生就这样无望地度过,然而命运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改变了他。最终,石亨等人闯入南宫,将朱祁镇扶上了皇位,改写了他的命运。
石亨,作为明朝的一位大将,原本就有着不小的名声,尤其是在与蒙古的战斗中,他表现得尤为突出。担任边关防守时,石亨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成功守卫了边疆。此外,他还提出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策略,例如建议朝廷发放种子和耕牛,并在边关开展屯田,力求自给自足,这一举措为边疆稳定奠定了基础。同时,石亨也不忘选拔培养新一代的军事人才,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将领。如果按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石亨无疑会成为明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将领。
然而,石亨真正的名声,还是在北京保卫战中打响的。当时,朱祁钰继位后,重用谦,谦又倚重石亨,赋予他重要的职责。在北京保卫战中,石亨负责了德胜门的防守,而这一门是京城防线中的关键所在。在他的英勇领导下,德胜门成功抵御了瓦剌的进攻,确保了京师的安全。因此,石亨在这场战役中的突出表现,使他受到了极大的信任,并且在朱祁钰的支持下,成为了北京城防的负责人。
朱祁钰在临终时,将石亨召至床前谈话,这一举动显示了他对石亨的极高信任。然而奇怪的是,石亨在离开后,竟然立刻策划了“夺门之变”,决定支持朱祁镇复位。那么,朱祁钰临终时究竟交代了什么,石亨为何背叛了他呢?
展开全文
一般来说,皇帝临终时召见重臣,往往有托孤之意。那么,若朱祁钰的托孤确实是希望将皇位交还给朱祁镇或是传给侄儿朱见深,那么石亨的背叛也许就能理解了。毕竟如果朱祁镇复位,他必然会清算当年支持朱祁钰的权臣,而石亨自然也难逃厄运。如果朱见深继位,石亨也许能获得短暂的安宁,但一旦朱祁镇复位,他作为重要的支持者,势必会受到严厉的打击。为了避免被清算,石亨决定主动出击,支持朱祁镇复位,以此保证自己的未来。
石亨显然是个聪明人,他清楚自己的处境,若不主动出手,可能会面临被打压甚至被清除的结局。再加上他在于谦之下的地位也使得他不得不寻求突破,借助“夺门之变”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他巧妙地通过拥立朱祁镇,成功平步青云,成为了当时的权臣之一。
然而,石亨没有预料到的是,朱祁镇并不像朱祁钰那样可以无条件信任手下的重臣。朱祁镇曾在王振的问题上吃了大亏,因此他变得更加谨慎和怀疑。天顺四年,朱祁镇终于决定除掉石亨,罢免了他的职务,抄家、斩首并灭其全族。石亨的死,是否让他后悔当初发动“夺门之变”?这一点无从得知,但可以推测,他一定没想到,自己一度的雄图大计竟最终走向了毁灭。
(参考文献《明史》《明实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